返回目录

正文

7 “刮骨疗毒”话疼痛

医说《三国演义》 作者:严忠浩,张界红


7 “刮骨疗毒”话疼痛

同样强度的刺激,有的人可能只感到被轻轻地碰了一下,有的人觉得一痛而过,有的人却觉得疼痛难忍,有的人甚至会痛得昏死过去。这说明人对疼痛感觉的反应不一样。

《三国演义》中,就有几个很能忍痛的人,如关云长、司马师等。“关云长刮骨疗毒”说的是关羽领兵攻樊城时,右臂被毒箭射中,青肿疼痛,不能运动。关羽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华佗到,即请其诊治。华佗说:“我自有治法。但恐你惧怕。”关羽笑道:“我视死如归,有什么可怕呀?”华佗说:“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你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我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但恐你惧怕。”关羽笑道:“如此,容易!何用柱环?”即令手下设酒相待。关羽饮酒数杯,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一面伸臂请华佗治疗。华佗取尖刀在手,叫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关羽说:“任你怎么医治。我不比世间俗子,惧怕痛的。”华佗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一会儿,血流满盆,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口。手术完毕,关羽大笑道:“此臂伸舒如旧,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华佗说:“我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关公真天神也!”

关羽并非是“无痛人”,割肉刮骨哪有不痛之理。书中写关羽“臂痛”和“弈棋”这两个细节,就点明关羽也是一个肉骨凡胎的常人。毒在臂上,也是痛的,只是“恐慢军心”,不敢形于色,只好借“弈棋”来减轻自己的痛楚。这也是为后面的刮骨作铺垫。接着,就描写刮骨“悉悉有声”“血流满盆”,而关羽仍在“饮酒食肉”“弈棋”,谈笑自若。这显示了他坚强的性格和惊人的自制力,足以战胜疼痛。

魏将司马师也是一个能忍痛的人。魏正元二年,司马师左眼肉瘤不时痛痒,命医官割之,在家养病。闻淮南告急,便带病领兵东征。到乐嘉安营后,司马师因新割肉瘤,疮口疼痛,卧于帐中。半夜,勿闻敌将文鸯领兵冲入营来,司马师大惊,心如火焚,眼球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当;又恐有乱军心,只好咬棉被而忍,棉被都被咬烂。这也是因为“恐有乱军心”的精神因素在起作用。

痛从哪里来

为什么关羽、司马师能够如此坚强地忍痛呢?这还得从如何产生痛觉讲起。

原来,在人体的皮肤、肌肉、肌腱、关节、筋膜,以及内脏里,都有一种“痛觉感受器”,它和神经末梢直接相连。当痛觉感受器受到过冷、过热,以及各种过强的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作用时,就可以产生痛觉。例如,我们手触到一壶开水,就会产生烫的感觉。烫是温觉和痛觉同时产生的一种复合感觉。

人体的痛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平均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表面约有100个痛点。全身痛点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手指、面部、胸部相对比较密。这些部位的痛觉也特别敏感,俗话说“十指连心”就是这个道理。

痛觉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发生保护性适应的结果,对人类是十分有利的。当人体受到外界损害刺激时,产生疼痛,就会立即引起保护性反射的动作。如手触到一壶开水马上就会缩回来。如果没有痛觉,手就不会缩回来,将会引起烫伤。因此,痛觉能保护人体消除和避开这些不利的刺激。

无痛更痛苦

疼痛是一种痛苦,但是没有这种痛苦的人却更为痛苦。世界上确实有无痛觉的人,他们失去了“疼痛”这个重要的保护性反应。1932年以来,全世界已发现有50多例无痛人。第一个发现无痛人的是匈牙利的唐鲍博士,他发现一位53岁的水手,从出生时就不知道疼痛,他的身体上留下累累伤痕。唐鲍博士第一个报告了这种罕见病例,命名为“先天性痛觉缺乏症”。

那么,为什么无痛人会对痛觉“无动于衷”呢?科学家研究后认为,人脑中存在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它与吗啡差不多,有强烈的镇痛作用。现已查明,无痛人脑中内啡肽的含量比常人高出3~5倍,传到大脑的痛觉冲动被超量内啡肽的镇痛作用掩盖住了。就这样,人失去痛觉成了无痛人。

疼痛与心理

正常人疼痛还能引起一系列反应,如肾上腺素分泌、血糖增加、血压升高、血液凝固加快等,使机体处于各种有利的防卫、应激状态。但是,剧烈的疼痛刺激也能造成血压急剧下降、心脏活动减弱,甚至休克。通常说的“痛得昏死过去”,就是指剧烈疼痛引起的休克。但是有的人在打针时昏过去了,这一般不能认为是由于剧烈疼痛所引起的,常见的原因是精神因素引起的“晕针”,或者是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为什么同一强度刺激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痛觉?这是由于每个人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不同,而痛觉感受器产生反应,后发向感觉神经细胞的冲动也有强、有弱。从整体来看,痛觉的强弱,除了与痛觉感受器发生冲动的频率,以及参与兴奋的感觉神经细胞数量多少有关外,还决定于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当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时,中等强度的刺激就可引起强烈的痛觉;当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时,即使刺激很强,也常常不能引起应有的强烈感觉。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和人的主观意志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对疼痛的作用非常微妙。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的现象。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往往不太怕痛,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则相反。

刮骨疗毒话疼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AG体育 www.njdml.net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