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正文

前言

莎乐美 作者:[英] 奥斯卡·王尔德 著;苏福忠 译


前言

奥斯卡·王尔德生于一八五四年,卒于一九〇〇年,只活了四十六个春秋。他的写作涉及诗歌、童话、长篇和短篇小说、杂文和戏剧,且每一种体裁的作品都给世人留下了珠玑之作。随着当代世界文坛对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的深入研究,许多颇具权威的百科全书都公认他为“才子”,这或许算是对他生前恃才傲物的“盖棺”之论吧;因为他活着时曾在不同场合和不同作品里说过这类的话:

只有我的天才需要申报。

像我这样的天才总有一天会被人赏识。

伟大的激情为灵魂的伟大而设,伟大的事件只有一样

伟大的人才看得见。

恶大莫过于浮浅。

我是我的时代的艺术和文化的象征性人物。

然而,王尔德活着时,他的不羁行为却是他树敌过多的主要原因。他引起争议还由于他的文学和艺术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即批评家所谓的“唯美主义”。他相信艺术优于生活。他活着时表现出来的花花公子习气其实是他试图把生命转化成艺术的努力。他在这方面实践的最灾难性的事件是,他和青年美男子道格拉斯勋爵彼此吸引,双双出入上流社会、文学圈子和伦敦各剧场、饭店、咖啡馆,成为当时伦敦上流社会的一道风景线。他的这种行为还应了他的另一个著名主张:“艺术是世界上最严肃的事业,而艺术家的生活却最不宜严肃。”

显然,王尔德的主张和行为都是超前的,他尽可以在象牙之塔里谈论,甚至在其作品里阐述,哪怕在讲演里张扬尚可让人忍受,但他在大庭广众面前招摇,就必定会踩住卫道士们的痛处了。老道格拉斯·昆斯伯里侯爵和儿子一向矛盾重重,又见儿子和王尔德一起伤风败俗,便把矛头对准王尔德进行攻讦。一场官司由此引起。在法庭对证时,小道格拉斯当证不证,当说不说,大有关键之时血浓于水之嫌,结果王尔德败诉,以同性恋有伤风化罪判刑两年,在皇家雷丁监狱服苦役,身心受到无可估量的摧残。出狱后移居巴黎,三年后便客死他乡。

王尔德的一生就是这样简单明了,恐怕连一张履历表都填不满几栏:上学——写诗——娶妻生子——一帆风顺地写作——一场官司。由此,他的许多传记作家都把他的写作和他的生涯比作一出戏:从闹剧开始,以悲剧结束。他的整个创作过程几乎是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自然流露和天才表述。他年轻气盛激情满怀时写诗;思想成熟时写剧本;生儿育女时写童话;受到迫害时写杂文抨击人性堕落和社会腐败。

从创作数量和质量看,王尔德无愧于“戏剧家”这一称号。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七九年出版一部权威性的《戏剧家》,不仅收入王尔德,并认为他的戏剧最有特色,对英国戏剧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也是他的各种创作体裁中把唯美主义与社会现实结合得最紧密的。

《认真的重要》是王尔德的戏剧代表作,也被公认为英国喜剧的最佳作品之一。剧中主要男女人物都仍沿袭他前几个剧本中的社会环境,但剧中探讨的命题则是“认真”。这是一个从德国席勒到英国狄更斯等著名作家都探讨过的命题。王尔德调动一切喜剧效果,讽刺挖苦了十九世纪末泛滥于英国社会的一种虚假和病态的“认真态度”,锋芒直指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规范。

《莎乐美》是王尔德的最后一个剧本,也是他最成功的一个悲剧。故事出自《圣经》:莎乐美是朱迪亚的国王希律·安提帕的续弦希罗底的女儿。希律王十分迷恋继女莎乐美的丽质,对她宠爱无度,以致以施洗礼者乔卡南的头为许诺,请莎乐美跳舞。莎乐美无比任性,其根源是她爱上了乔卡南,由爱发展为恨:她吻不到活着的乔卡南,最终吻到了死去的乔卡南。她因此被希律王下令乱刀砍死。

《莎乐美》只是一出不足三万字的独幕剧,却在英国伦敦舞台引起轰动:首先是因为其内容不当(宗教方面)而遭到禁演,后又它是英国第一个象征主义悲剧而引起争议。剧中的莎乐美是一个象征形象:她为了得到乔卡南的头不顾一切,不惧一切,舍弃一切。这个人物对王尔德尤其有象征意义:首先象征他对唯美主义不屈不挠的追求,其次也象征了王尔德我行我素的悲剧结局。

苏福忠

  1. 在纽约海关说的话。

  2. 引自童话《非凡的火箭》。

  3. 引自《自深深处》。

  4. 引自《自深深处》。

  5. 引自《自深深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AG体育 www.njdml.net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